孙中山洪门文化与南社陈列馆

发布时间:2022-01-24 17:54来源:作者:访问量:
字体:

孙中山洪门文化与南社陈列馆是在中共苏州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由中华南社学坛与全球洪门联盟、苏州市侨联、苏州市南社研究会、致公党苏州市委共同筹建的洪门文化陈列馆,馆址位于苏州市山塘街603号(贝家花园)。

展馆由孙中山与洪门、洪门爱国人物、洪门与抗战、洪门与中国致公党、洪门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友谊、洪门与南社文化等展区组成。依托江南庭院建筑格局,移步换景式地体现了洪门爱国文化。

1904年1月12日,孙中山在檀香山致公堂加入洪门,尊为元帅。之后,帮助致公堂改组,重写章程,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作为美洲致公堂的新宗旨,使其上升到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性质的新高度,并倡议美洲同盟会会员全部加入致公堂。此后,黄兴、秋瑾、陈炯明、尤列、陈少白、黄三德、高振霄、方声洞、林觉民、林尹民、冯自由、梁慕光、胡毅生等大批后来的南社社友相继加入了洪门致公堂,追随中山先生,投身民主运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司徒美堂立即发动华侨捐款支持财政困难的广州革命政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司徒美堂通电痛斥这一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反革命行径。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洪门致公堂逐步演变成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事业也因为有了洪门致公堂的大力支持得以迅速发展,无数海外侨胞在洪门致公堂的发动下,纷纷投身民主革命,成为革命宣传的鼓动者,革命经费的支撑者,革命起义的参与者。故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华侨为革命之母”。

南社创立于苏州,发展于全国。许多南社中的洪门人,或奋臂高呼,启智民众;或投笔从戎,牺牲战场;南社与洪门共同谱写了近代革命的文化篇章。清丽的侨声乡愁心结、诗化的百年爱国情怀,为苏州的江南近代文化与研究增添了又一人文景观。

分享到: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