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苏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专题座谈在太和会议中心如期举行,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为主题的三场座谈吸引了各界别委员们的竞相建言。侨联界别的委员们摩拳擦掌,在“抢话筒”环节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大家畅谈真知灼见、共话发展愿景,积极建言献策。
沈晋华委员抢话筒发言。她建议: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合理使用水资源。在水处理方面进行分类,直饮水、工业用水、浇花洗衣用水进行分级处理,节约资源。
吴嘉元委员第二位抢到话筒发言,他认为,一切没有市民参与的绿色发展,都是 “单相思〞。他建议,倡导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更多地倡导市民,从小事开始,在引导上下大力气,要让绿色发展植入每个市民的心中,要用更多的形式告诉市民,绿色发展、零碳、碳中和、碳达峰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也要更多地鼓励学校、银行等窗口行业,成为绿色发展的榜样,甚至对绿色发展做得十分优秀的家庭给予一些表彰,这样才能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营造更好氛围。
张继堂委员发言的题目是《苏州文化产业海外布局的数字化转型》。他说,苏州文化产业除了在本士继续做好 “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传承”“开发与利用”等既有工作,还需要创新性地、高质量地进行海外布局,坚持走出去,坚持数字化转型,找到符合新时代经济内生动力的新型增长点。
一是基于“云”端的数字化思维。未来社会的数字经济,已形成不可逆转之趋势。苏州文化产业必须尽早、主动搬到 “云”上,顺势而为,积极融入互联网的无国界传播版图。
二是基于 “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数字化战略。苏州文化产业要抢抓新发展机遇,主动把数字技术、数字产品、数宇服务有机融合,并依托国内国际相对成熟、规模庞大的数字平台,积极促进苏州文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流,打造国际跨境数字文化产业的服务平台,多元展示苏州文化风采。
三是基于“文创+IP”的数字化新模式。苏州文化产业必须直面基于 AR、VR 虚拟镜像的产业机遇,高质量打造“苏州文创”IP,加快占领数字产业经济的战略高地,持续优化苏州数字文化产业链,打造新时代苏州文化的新兴商业业态。
刘瑾委员发言表示,作为环保行业一员,针对如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她提出建议:首先,要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尤其需要推动高耗能产业尽快见顶。一方面,严格控制能源密集型行业产能增加,促进传统钢铁、水泥、石油化工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绿色转型;另一方面,在全球低碳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面临碳关税导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应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促进国际贸易高端化发展,实现国内国际相互促进。其次,把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作为重点和突破口。一方面,建议在继续引领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基础上,加快推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低碳技术产业化,不断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应瞄准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回收等关键技术,加大绿色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第三,强化能耗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管理。一方面,建立健全“双控”预警制度和用能预算管理制度,强化节能审查和监察制度落实,以涉煤工业企业和燃煤电厂为重点,科学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提升用能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扶持及鼓励能够提供能耗监测与管理的企业发展,并适时能够牵线搭桥。最后,政府需要完备部分保障措施。一方面,在促进制造业低碳转型中,适时出台一些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是普惠发展,需引导鼓励公众积极参与。